相關詞:行動療法翻譯
行動療法 行為療法是一組通過改變思維或信念和行為的方法來改變不良認知,達到消除不良情緒和行為的短程心理治療方法。具有代表性的有埃利斯的合理情緒行為療法(rebt),貝克和雷米的認知療法(ct)和梅肯鮑姆的認知行為矯正技術等。和行為的理論假設,通過認知和行為技術來改變求治者的不良認知,從而矯正并適應不良行為的心理治療方法。 行為療法亦稱矯正療法。此法源于行為主義理論,并運用行為主義方法來進行咨詢和治療。俄國著名生理學家巴甫洛夫(1849-1936 年)的條件反射理論及其發現的條件反射作用現象、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和行為主義理論創始人華生( john broadus watson,1878-1958 年)的模擬恐怖實驗、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斯金納(burrhus frederick skinner,1904-199 0年)的操作條件反射理論,被概稱為行為理論。 行為理論認為,只有根據一個人的外顯行為才能決定此人是正常的還是異常的,若人行為不正常,則此人就是異常的。所有的行為都是學習獲得的。咨詢人員可以通過對個體的再訓練(再教育或重新建立條件反射)的方法(即教他對周圍環境中的刺激作新的適宜反應)和在某些方面改變他的環境的辦法把不正常的行為變為正常。這就是行為療法的基本原理。
行為療法在治療心理疾病方面具有廣泛用途。例如,治療強迫癥,尤其是治療屬強迫行為或儀式性動作的強迫癥。心理醫生可在病人手臂上系一根粗橡皮,在其出現強迫行為或強迫觀念時,便用另一手將橡皮拉開再彈回產生疼痛刺激,如此多次,病人使用此法雖痛苦,但對治療強迫癥是有意義的。心理醫生所使用此方法,稱行為療法中的厭惡療法。 行為療法對治療恐怖癥,如社交恐怖癥、廣場恐怖癥有特效。對恐怖癥患者,心理醫生可以指導和鼓勵患者每天親自去接觸恐怖的對象。當然,先接觸較輕度的恐怖對象或遠距離觀察恐怖對象,待不害怕后再接觸較重恐怖對象或近距離觀察恐怖對象,直至恐怖對象不感恐怖為止。這種治療方法稱為行為療法中的系統脫敏法。
關鍵詞:行動療法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