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武隆縣
武隆縣地處重慶東南部烏江下游,東連彭水,西鄰涪陵、南川,北接豐都,南界貴州道真,全縣幅員面積2901.3平方公里,人口40萬,縣政府駐地巷口鎮。武隆地貌奇特,旅游資源得天獨厚,既有豐富多彩的自然風光,又有意義獨具的人文景觀。武隆經濟較貧困且多發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雖然縣轄區內蘊藏豐富的鋁土礦資源,但當地政府為保證烏江環境和生態,依然放棄開發沿烏江的鋁土礦資源保證環保。現武隆將主要產業投注于旅游與現代農業,民生經濟較數年前有較大改善,現為渝東南地區成長最快的一個縣。
武隆縣羊角豆干聞名于世;水能、風能資源豐富,各種礦產資源如煤礦、重晶石等儲量較大,尤其是鋁土礦開發潛力巨大,為重慶氧化鋁、電解鋁、鋁材工業的最重要原料支撐之一。 武隆縣武隆森林覆蓋率47%,天然草場174萬畝,旅游資源極為豐富:芙蓉江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仙女山國家森林公園、武隆巖溶地質公園(含仙女山、天生三橋地質公園園區和芙蓉洞、芙蓉江地質公園園區)、千里烏江畫廊、龍水峽地縫、黃泊渡、白馬山;武隆南方喀斯特已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六處,重慶唯一的世界自然遺產;人文景觀主要有唐代齊國公長孫無忌墓(衣冠冢)、李進士故里大型摩崖石刻、西漢時代的漢墓群、賀龍將軍戍守屯兵的貴址、經國亭等。 武隆縣屬渝東南邊緣大婁山脈褶皺帶,多深丘、河谷中,以山地為主。自然概貌為八分山,分半地,半分水。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境內東山菁、白馬山、彈子山由北向南近似平行排列橫穿全境,分割組成桐梓、木根、雙河、鐵礦、白云高地。因婁山褶皺背斜寬廣而開闊,為寒武系石灰巖構成,在長期的地質作用過程中,背斜被深刻溶蝕。烏江由東向西從中部橫斷全境。烏江北面的桐梓山、仙女山屬武陵山系,烏江南面的白馬山、彈子山屬大婁山系。木棕河、芙蓉江、長途河、清水溪、石梁河、大溪河等大小支流由南北兩翼匯入烏江。由于深度溶蝕形成的深切槽谷交錯出現,構成全縣崇山峻嶺,崗巒陡險,溝谷縱橫,伏流交錯,溶洞四伏。最高仙女山,主峰磨槽灣海拔2033米,最低大溪河口海拔160米,一般相對高度都在700米至1000之間。烏江是我縣唯一通航河道,流經十六個鄉鎮,東起木棕河,西至大溪河,行程80公里;兩岸河谷狹窄,江水奔馳于懸崖峭壁間,重巒疊嶂,山峰重入云,江出一線,氣勢雄偉,航道多峽口險灘,,尤以羊角磧五里灘蓍稱。全縣除高山和河谷有少而小的平壩外,絕大多數為坡地梯土。土壤多屬黃壤、黃棕壤,其次紫色土。自然條件較差。氣候溫濕,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5℃~18℃,年極端最低氣溫零下3.5℃,最高41.7℃,無霜期240天至285天。年降水量1000~1200㎜,四至六月降水量占39%,主要災害有冰雹、山洪、大風。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區,每年約有五個月的多雨季節,雨霧蒙蒙,日照少,氣溫低,霜期長,秋風冷露對農作物生長影響較大;在600米以下的地區,易遭旱災。山上山下溫差10度左右,立體氣候較顯著。在遼闊的山區,資源豐富。以松、杉、柏為主,森林面積約66萬多畝;已采礦藏主要有煤、鐵、硫鐵礦、鋁礦;經濟作物和經濟林木有油桐、卷子、生漆、茶葉、黃連、苧麻、杜仲、烤煙等數十種,有的品種已被列入全國和市里的基地。水產資源豐富,除提蓄引灌外,攔河筑壩修建水電站,目前境內有大、中、小水電站100多個,在高山,為虎、豹、馬豹、猴、野豬等野生動物棲息之地。經專家考察發現,在武隆縣白馬山原始森林區有小熊貓、靈貓、林麝、銀杉、真楠、大鯢等國內外珍稀動物。梁平縣內318國道從東向西穿越境內,渝巫(山)路從南到北跨越全境。渝(重慶)萬(萬州)高速公路從南向北貫通,其中梁平距重慶160公里,距萬州60多公里。鐵路有達(州)萬(州)從西至東穿越全境,2010年達萬鐵路整體電氣化改造完成,使該條線路的運力提升了3倍,2011年開始在梁平將可乘火車前往重慶、成都、武漢、宜昌、北京、南昌、貴陽、上海,廣州,貴陽等城市。梁平縣內原有機場,在縣城邊上,為軍民兩用機場,直飛成都,廣州,西安等。因修建萬州五橋機場而遷至萬州。現在梁平機場成為梁平人民鍛煉身體的好地方。
關鍵詞:武隆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