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閘北區
閘北區境位于濱海堆積平原上,20世紀70年代初,在區境中山北路上海壓縮機廠曾發現南北朝時期遺物,結合地貌演變過程分析,推定區境吳淞江以北所在的這片濱海堆積平原,大致是在距今1500年形成,即唐代前,不遲于6世紀初,由長江中上游帶來的泥沙由西向東逐漸淤積成陸。
濱海平原初步形成后,區境南部大致在今中山北路以南地區,復受至東注入海的古吳淞江的侵蝕改造,據地質勘察證明:吳淞江古河道下游流經今區境南部地區,并由西向北、東拓寬,流經區境南部地區的古河床沉積物埋藏于深約2.5米以下,寬度可達1.5公里左右。河床泛濫所及,達到區境西北隅鄰近大場的彭浦附近以外的廣大地區,區境今中山北路以南原古河道地區地勢較低,以吳淞口陸程水準點為準(較青島國家水準點低1.629米),地面高程一般約在3.4米以下,中偏北部地區地勢居中,地面高程一般約在3.3~3.7米間。今延長路以北至彭浦新村西南,以及鄰近大場的區境西北隅則地勢較高,地面高程大都在3.6~4.65米,全區呈略有平緩起伏的特征。
閘北抓住上海新一輪城市建設和改造的機遇,持續加大舊區改造、重大工程和環境建設力度。“十五”期間,累計動遷居民28090戶,拆除二級舊里以下舊區面積112萬平方米。加大城市管理和市容整治力度,積極探索網格化管理新模式,開展市容景觀示范區域、規范區域和達標區域 “三區”建設,城區形象進一步提升。
閘北城區面貌日新月異,實施了軌道交通3號線閘北段工程,拓寬了新疆路—海寧路,辟通了西藏北路—和田路,建成了上海站地下停車庫,南北高架路延伸段順利通車。還將建設上海長途汽車客運總站和軌道交通1號線北延伸工程,完善區內交通網絡。閘北區教育事業發展迅速,建成新中高級中學和全市第一所免費學校久隆模范中學,教育園區建設初具雛形,基本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現代基礎教育體系。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穩步推進,醫療衛生設施明顯改善,北站醫院新大樓投入使用,衛生資源布局趨于合理。閘北區以園林文化和茶文化享譽滬上,由閘北主辦的上海國際茶文化節已經歷8屆,正逐步成為上海與國內外開展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上海馬戲城、上海市青年活動中心、閘北體育場等大型文化娛樂休閑場所,進一步增加了閘北現代文化的氛圍。 閘北區將“突出一個龍頭,推進兩線建設,完善三片功能,優化四大產業”,突出以不夜城開發帶動全區發展的龍頭作用,重點推進蘇州河沿線綜合整治、改造和地鐵一號線北延伸段的建設,加快沿線地區開發,不斷完善南片商務商貿、中片文化休閑、居住和城市型工業以及北片大型居住區功能,優化產業結構,提高閘北商業服務業、房地產業、城市型工業和交通運輸及其相關產業的層次,提升產業能級,充分發揮四大產業對全區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
關鍵詞:閘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