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秀山自治縣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簡稱:秀山縣,位于重慶市東南部,距離重慶502公里,地處武陵山脈中段,四川盆地東南緣的外側。秀山縣與湖南、湖北、貴州毗鄰,全縣幅員面積2450.25平方公里。326國道和319國道貫穿全縣。特產桐油,有“秀油”之稱。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位于重慶市東南部,武陵山脈中段,四川盆地東南緣的外側,為川東南重門戶。與湖南省、湖北省、貴州省毗鄰,326國道和319國道貫穿全縣。距長沙604公里、武漢656里、貴陽556公里、重慶650公里,是重慶市最邊遠的縣之一。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總面積2450平方千米,邊境線長320公里,總人口61萬人(2004年)。
秀山建縣于1736年(清乾隆元年),于1983年成立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本數據來源于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
,全縣幅員面積2462平方公里,轄14個鎮,18個鄉,263個村(居委會)61萬人。 資源較豐富。已探明的礦藏達60余種,其中碳酸錳儲量2400萬噸以上,平均品位24%,與湖南省花垣縣、貴州省松桃自治縣并稱中國錳礦“金三角”;煤炭儲量2700萬噸以上,汞為萬噸級特大礦床。氣候條件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主產水稻、玉米、小麥、紅苕等糧食作物及烤煙、油菜、油桐、楠竹、柑桔、板栗、中藥村等經濟作物,生豬、肉牛、山羊、水禽等養殖業和鄉鎮企業也是秀山具有和潛在的優勢。森林資源秀山土地總面積2463.61平方公里,折合369.54萬畝,人均土地面積6.0畝。其中,耕地80.98萬畝,占21.9%。耕地(凈耕地)、園林、牧草地等農業用地合計315.93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85.5%,土地利用方式以農業為主。農業人口人均耕地1.9畝。水田主要分布在平壩和丘陵地區,其次是低山和中山區的溝谷和坡度較小的山坡地帶。尤其秀山的地形是以平壩和喀斯特槽谷平壩居多,水田數量大、分布集中、灌溉方便、自然條件優越、生產水平高。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位于渝東南邊陲,武陵山腹地,襟黔帶楚,東連湖南,南接貴州,北通重慶、湖北,歷來是渝、黔、湘、鄂四省邊區物資集散地,地理位置優越,交通網絡齊全,國道319線、326線貫穿全縣,縣城位于兩線交匯點,距貴州烏江沿河港94公里,距著名的國家森林公園"張家界"238公里,隨著渝懷鐵路、渝湘高等級公路等西部開發重大項目開通和實施,秀山將成為重慶通往南方發達地區的橋梁和樞紐點。
關鍵詞:秀山自治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