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銅梁縣
銅梁縣,重慶市的下轄縣。面積1334平方千米。位于四川盆地東南部,重慶西北部。唐長安四年(公元704年)建縣,距今已1300余年,因境內“小銅梁山”而得名。近年因“銅梁龍舞”而名聞全國。戶籍人口81.73萬,常住人口62.06萬,其中城鎮人口21.51萬,城鎮化率34.7%;2007年地區生產總值87.6062億元,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14125元,合1934美元。(截至2007年底的數據)
重慶市銅梁縣位于四川盆地東南部、重慶西北部,唐長安四年(公元704年)建縣,因境內“小銅梁山”而得名,是國際主義戰士邱少云的故鄉和蜚聲中外的銅梁龍的發祥地。全縣幅員面積1334平方公里,轄33個鄉鎮,人口81萬。2007年9月4日被命名為“國家衛生縣城”。
銅梁縣銅梁縣位于重慶市西北部,四川盆地東南,川中丘陵與川東平行嶺谷交接地帶。東南臨璧山縣,西接潼南、大足縣,南毗永川市,北連合川市。縣境東西最大距離48公里,南北最大距離62公里。總面積134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6651公頃。 1976年春,"銅梁文化"遺址的發現,證明2萬年前的舊石器晚期已有人類居住。春秋戰國時,先為巴國的墊江屬地,后屬秦。歷漢至唐為合州的石鏡縣轄地。唐武周長安四年(704年)始建縣,以境內有"小銅梁山",命名銅梁縣。1983年劃為重慶市管轄。縣城距重慶市103公里。銅梁山河雋秀,人文薈萃。這里有風光旖妮省級風景名勝區--巴岳山.玄天湖.溫泉度假區;有被中科院命名為“銅梁文化”的更新世紀石器、殷周方鼎、東漢陶器、恐龍化石等珍貴文物;有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邱少云烈士紀念館。銅梁龍舞藝術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銅梁龍曾兩度晉京參加共和國35周年和50周年慶典,在國際國內大賽中屢獲殊榮,李鵬委員長欣然題詞“銅梁龍”。銅梁基礎教育實力雄厚,巴渝名校--銅梁中學連續21年喜獲高考大豐收,并三次培養出重慶市理科狀元。銅梁縣是游客經重慶到舉世聞名的大足石刻途徑之地,境內山清水秀,開辟近百年的"重慶西溫泉",以景色清幽、夏秋涼爽、礦泉浴療、游泳訓練等特點聞名遐邇。銅梁地處渝西丘陵與渝東平行嶺谷交接地帶,地貌多姿,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地形以丘陵為主,東南部有毓青山和巴岳山東西對峙,境內最高海拔902米,最低海拔185米,森林覆蓋率33%。縣內主要有涪江、瓊江(又名大安溪)、小安溪、平灘河、久遠河和淮遠河六條主要河流,簡稱“一江兩溪三河”,以及大小支流245條,屬嘉陵江流域,總屬長江流域。全縣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為4.88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為5925萬立方米,過境水資源量為197.12億立方米。境內擁有礦產資源26種,主要有天青石、煤、石灰巖、頁巖、石英砂巖、陶瓷土和地熱等。 銅梁縣城區地圖
銅梁屬亞熱帶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7.8℃,歷年平均降雨量1075毫米,年平均空氣相對溫度82%,年平均無霜期225天。
關鍵詞:銅梁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