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遷安
遷安市在中國河北省東部,是唐山市下轄的縣級市。遷安市為較具實力的縣市之一,先后被批準為“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生態示范區”、國家綠化模范縣(市)、“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與“國家園林城市”。遷安市位于河北省東部,燕山南麓,灤河岸邊,東西跨度39千米,南北縱距45千米。地理坐標為東經118度26分至118度55分,北緯39度51分至40度15分之間。全市轄域總面積為1,208平方公里,總人口709,845萬人(2008年)。漢置令支縣,屬幽州遼西郡;遼天贊二年(923年),自定州安喜徙俘戶安置于今遷安地,稱安喜縣;金大定七年(1167年)改遷安縣,屬中都路平州;1996年10月,遷安縣撤縣設市,為遷安市
遷安,位于河北省東北部,1996年10月撤縣設縣級市,2011年7月提為副地級市,直屬河北省管轄。地處燕山南麓,灤河岸邊。遷安地處環渤海環京津一級經濟開發區內,區位優勢明顯,交通四通 八達。京沈高速公路遷安出口距市中心僅12公里,西距北京市195公里,天津市160公里,東至秦皇島市75公里,北至承德126公里,南距唐山港京唐港區100公里,與唐山市中心相距60公里。境內現有鐵路四條:京秦、大秦、通坨、卑水鐵路。公路:國道2條,京沈高速、102國道;省道3條,三撫路、平青大公路、長城旅游路。
遠古劃分為“九州”,今遷安屬冀州;周分冀州為冀、幽兩州,今遷安屬幽州地。 遷安之名始見于金。遼時遷安原名“安喜”。五代十國時,今遷安地被契丹侵占(契丹于公元947年改國號為大遼),公元960年北宋建立后,遼宋對峙,遼統治者時常出兵掠奪北宋,遼兵所到之處常被搶掠一空。北宋太祖二年(公元961年)遼把從定州安喜縣(今保定地區定縣)俘獲的人口安置在今遷安、遷西之地,并置新縣,因俘戶來自安喜而得名安喜縣。金滅遼后,金的疆域南侵到淮河流域,為避免重名,于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將平州之安喜更名為“遷安”,意即“遷蘭變鮑、安居樂業”。
遷安市豐厚的文化底蘊。歷史悠遠,文化底蘊深厚。追溯已知的歷史,這里最早的人類文明痕跡是距今4.2萬年的爪村舊石器時期文化遺址。商歸孤竹國,春秋為山戎令支國,戰國時屬燕國,秦為離支縣,漢為令支縣,遼代置安喜縣,金大定七年(1167年)改為遷安縣,明清時屬直隸省永平府。鐵路交通網絡通達。境內京山、大秦、通坨三條鐵路橫貫東西,分別在遷安建有客、貨運站,大秦鐵路線上建有遷安九江煤炭鐵路儲運站,年吞吐能力達到750萬噸,可有效滿足我市能源需求。卑水鐵路、遷曹鐵路縱貫南北,遷曹鐵路建設使我市與曹妃甸工業區連成一體,直接接受國際國內經濟輻射。通過鐵路運輸,使我市擁有了天津港、秦皇島港、京唐港、曹妃甸港四大海運口岸。電力供應充沛。全市擁有220KV變電站4座,110KV變電站16座,35KV變電站29座。總裝機容量3萬千瓦的遷安市勝科熱電有限公司供電基礎好,供電能力達到1.6億度,正在建設的總裝機容量40萬千瓦的遷安大唐熱電聯產項目,供電能力將達到17.6億度。通訊設施日趨完善。實現了網絡集中監控管理,建成SDH光環智能化自愈功能的環形網裝全數字通信傳輸網絡、構建了穩定可靠的網絡優化工程,開通國際互聯網,程控電話、移動電話撥通國內外。通訊和廣播電視網絡實現了市域全覆蓋。
關鍵詞: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