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南川區
南川區,中國重慶市下轄的一個市轄區,因南江之源而名南川。公元637年置縣,1994年撤縣設市,重慶直轄后被定為重慶市的地區中心城市之一,2006年10月22日,撤縣級市設立為重慶市的市轄區。境內多山,礦產植被資源豐富,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南川就是黔北地區通往重慶主城的要沖,與重慶涪陵、巴南、萬盛、武隆、綦江和貴州道真、正安、桐梓等8個區縣比鄰,素有“黔蜀喉襟、巴渝險要”之稱。 渝湘高速(重慶-湖南長沙)在長沙和京珠高速公路會合,是重慶的又一條“出海大通道”,東、中、西部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在這條路交會。此路在重慶境內的具體走向是:主城-南川-武隆-彭水-黔江-酉陽-秀山。南川區因此而納入了重慶的“一小時經濟圈”范圍之內。南川區域內共設置了四個出口,分別是大觀出口、南川主城出口、金佛山出口、水江出口。重慶主城至南川主城出口58公里,至水江出口85公里,至金佛山不足70公里。
南川境內多山,地形以山為主,地勢呈東南向西北傾斜。以雷石公路為界,以南屬大婁山脈褶皺地帶,呈中山地貌;以北系川東平行嶺谷區,呈臺地低山地貌;沿線為低山漕壩地帶。南川最高海拔2251米,最低海拔340米,城區海拔550米,垂直氣候明顯。屬于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6.6℃,年平均日照1273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185毫米,無霜期為305天。
南川區位獨特,渝湘高速公路和在建的南涪高速橫貫全境,距重慶解放碑僅75公里左右,屬重慶“1小時經濟圈”。即將開工的萬南地方鐵路客運復線和即將竣工的的南涪鐵路把南川境內的川黔線、渝懷線、滬漢蓉大通道連接起來,自古以來就是黔北地區通往重慶主城的要沖。
南川區位于重慶市南部,介于北緯28°46′至29°30′、東經106°54′至107°27′之間,東南與貴州道真縣、正安縣、桐梓縣接壤,東北與武隆縣為鄰,北接涪陵區,西連巴南區、綦江縣、萬盛區。南川有1359年的縣治歷史,1994年撤縣建市,1997年成為重慶市的地區中心城市之一,2007年撤市設區。幅員面積2601.92平方公里。轄31個鄉(鎮)、3個街道辦事處。區政府駐東城街道。2006年末總人口65.0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5.21萬人,非農業人口9.86萬人。南川區目前共轄3個街道、14個鎮、17個鄉。 南川區礦產資源豐富,已發現的礦產有煤、鐵、鋁土礦、水泥用灰巖、建筑石料用灰巖、玻璃用砂巖、鑄型用砂巖、陶瓷用砂巖、水泥配料用砂巖、磚瓦用頁巖、方解石、螢石、滑石、硫鐵礦、耐火粘土、水泥配料用頁巖、化肥用砂巖、鎵、飾面用大理石、地熱、礦泉水等20余種,已開發利用的有9種,即煤、鋁土礦、石英砂巖、磚瓦用頁巖、石灰巖、方解石、螢石。南川區鋁土礦儲量居重慶第一位,已查明儲量達到1億多噸,遠景儲量3億多噸。煤炭查明礦產地15處,探明儲量2.05億噸,預測深部煤炭資源17461萬噸。鐵礦查明儲量618萬噸,硫鐵礦查明儲量6477.4萬噸;耐火粘土查明儲量22108.2千噸;石英砂巖838萬噸;飾面大理石25萬立方米;滑石112.6萬噸;含磷粉砂巖0.7萬噸。此外石灰巖、頁巖儲量也相當豐富。 動植物資源南川區由于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氣候資源,是多種動植物生長的適宜區或最適區。野生動物有野豬、野羊、猴、獐、狐、獾、刺猬、水獺、旱獺、虎、豹、貍等,全市動物資源有523多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動物34種,瀕危動物69種。養殖業中有豬、牛、馬、羊、雞、鴨等40多種,其中以豬、雞、牛、鴨的數量大,分布范圍廣。生豬上南川為無疫病防治區。據不完全統計,南川境內植物資源5655種,其中全國一級保護植物71種,特有植物200余種,尤以銀杉、金山方竹、金山杜鵑、金佛山大樹茶、珙桐、金山竹米等最為著名。
關鍵詞:南川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