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麻城
麻城翻譯案例---語通全球翻譯公司
麻城市為中國湖北的一個縣級市,由地級市黃岡市代管。地處湖北省東北部,大別山中段南麓,鄂豫皖三省交界處,是著名的“黃麻起義”策源地。麻城因后趙大將麻秋筑城而成名。版圖面積3599平方公里。麻城歷史悠久。七千多年前即已開發,春秋為楚地,名柏舉,因吳楚在此大戰(柏舉之戰)而聞名。秦屬南郡,漢為西陵。后趙大將石勒部下麻秋筑城以守,始有麻城之名。隋開皇十八年設縣并正式命名麻城,屬黃州府,唐宋以后歷代相襲至今。1986年撤縣設市。根據國務院發布的2006年版《中國農村扶貧開發概要》,麻城為國家級貧困縣之一。
麻城市位于湖北省東北部,大別山中段南麓,長江中游北岸。北與河南省商城縣、新縣以山脊為界,東北同安徽省金寨縣依界嶺分水,省內東鄰羅田縣,南接團風縣、武漢市新洲區,西與紅安縣毗連。地理方位:東經114°40′—115°28′,北緯30°52′—31°36′。
麻城市轄19個鄉鎮辦事處,1個省級經濟科技開發區,716個行政村,7461個村民小組,人口近120萬。(2004年,轄龍池、鼓樓、南湖3街道辦事處,中驛、宋埠、歧亭、白果、夫子河、閆河、鹽田河、張家畈、木子店、三河口、黃土崗、福田河、乘馬崗、順河、龜山15鎮,鐵門崗1鄉。居委會25個,村委會715個。) ==氣候特征== 麻城屬亞熱帶大陸性濕潤季風氣候,江淮小氣候區。光照充足,熱量豐富,降水充沛,無霜期長。四季分明,冬冷夏熱,雨熱同季為普遍現象。年均氣溫13.0-16.1℃,平均降水量1111.2-1688.7mm,日照2153h,年無霜期250-270天。 ==物種分布== 全境地處亞熱帶與溫帶的過渡地帶,兼南北的氣候特點,樹種繁多。據“七五”森林資源清查,全市已查明樹種有61科,299種,其中喬木樹種186種,灌木樹種93種,木質藤本20種。其中,板栗、茶葉、天麻、花生、蠶繭、菊花、桐子、木梓、柿子、百合、蜂蜜等都是大宗產品,可供系列深度開發;葛粉、菱藕、白花菜、香菇可開發為無公害食品。主要野生動物中,獸類有山風獾、猸、貍、狼、豺、狐、豹貓等多種;鳥類有山鷹、貓頭鷹、鷂鷹、斑鳩、大碓等多種;爬行類有菜花蛇、百節蛇等多種;水生類主要有青魚、草魚、白鰱等多種;昆蟲主要有九香蟲、白蠟蟲等多種。 ==土地資源== 全市國土面積3747平方公里。地表資源相當豐富,有耕地123萬畝,林地282.6萬畝,草地198.4萬畝,多樣化的土種適宜于多種農作物生長。 ==著名人物== 麻城是革命老區,是王樹聲、陳再道、許世友(今屬河南新縣)、張才千等中華人民共和國將軍的家鄉。原國務院總理李鵬稱其祖籍為麻城。 著名理論物理學家彭桓武祖籍麻城。建國51年來,周恩來、陳毅、董必武、李先念、江澤民、朱镕基、喬石、萬里、溫家寶、李瑞環等領導人先后親臨麻城。 ==旅游景點== 麻城奇山秀水,花色似錦。“人間四月天,麻城看杜鵑。”全市共有100萬畝杜鵑林,其中,龜峰山有連片的10萬畝古杜鵑群落,其面積之大、年代之久、密度之高、品種之純、花色之美、中國一絕,世界罕見,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評定為“中國面積最大的古杜鵑(映山紅)群落”。麻城還有國家AAAA景區龜峰山、國家森林公園五腦山、國家地質公園九龍山、歷史文化名村杏花村、國家AAAA景區烈士陵園等。 ==經濟概況== 工業已形成汽車配件、治金機械、花崗石材、電力能源、醫藥化工“五大集群”。汽車配件成為湖北省重點產業集群。麻城是“中國花崗石之鄉”。特色農業已形成中國菊花之鄉、中國油茶之鄉、中國板栗之鄉及蔬菜、畜牧、桑茶藥產業等“三鄉三業”,福白菊、黑山羊、綠殼蛋、野茶油茶名品暢銷海內外。
關鍵詞: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