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豐翻譯公司
發布時間:2013-05-25
相關詞:陸豐 陸豐市地處廣東省東南部碣石灣畔,位于東經北緯22.45-23.09度、 115.25-116.13度之間。北面和陸河縣、普寧市交界;東與汕尾市華僑管理區及惠來縣接壤;西與海豐縣和汕尾市城區為鄰;南瀕南海,毗鄰港澳,介于深圳與汕頭兩個經濟特區之間。全市陸地面積11681km2,海岸線長116.5km,海域面積1.256萬km2。南北向長,東西向短,全境周長372km。海岸曲折,港灣眾多,有烏坎、甲子、碣石、湖東、金廂5個港口?! 〉貙又饕獙傩氯A夏(距今2.25億年-0.7億年)和東西構造運動所形成。地質年代最草是三疊系,繼而侏羅系。第四系。巖石主要是由花崗巖、砂頁巖及第四系沖積沙礫石層組成。土壤肥沃,類型較多。主要有水稻土、南方山地草甸土、黃壤、紅壤赤紅壤、菜園土、潮沙泥土(河流沖積土)、濱海鹽漬沼漬土、海濱沙土、石質土等10個土類70個土種子,地勢平坦。市境內最高山脈不上千米,700m以上山脈只有3處,一為峨嵋嶂山脈,位于市境東部,主峰峨嵋嶂,海拔980.3m,為全市最高點。二為羅經嶂山脈,位于市境東北部,主峰羅經嶂,海拔960m。三為烏面嶺山脈,位于市境西部,主峰烏面嶺,海拔738.4m。北部以山地為主,間有小盆地,中部與南部沿海多為丘陵、臺地、平原與低洼地。整個地勢走向除南部五峰山為東西走向外,其余山脈多為南北走向,與河流走向基本一致?! 〉靥幈被貧w線以南,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海洋性氣候明顯。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汛期降雨較為集中。市中心城區年平均氣溫大于21.8度,最熱7月,月均氣溫28度;最冷1月,月均氣溫13.8度。極端最高氣溫37.8度(1962年8月1日),極端最低氣溫0.9度(1967年1月17日)。無霜期361天,農作物年可3熟。全市年均實際日照時數為1940-2140小時。年平均太陽輻射總量12.55萬卡/cm2,屬廣東省大陸高值區,其分布大致與日照時數相同。光照條件除個別年份出現長期的陰雨天氣外,一般都可以滿足各種農作物生長發育的需要。全年年均降雨量為1997cm,屬廣東省多雨區之一。降雨年際變化大,最高年(1961年)降雨量達3045mm;最少年(1963年)僅有942.2mm,比平均值52%;降雨量季節變化也明顯,一般雨季開始于3月份,結束于10月中旬,長達210天左右。汛期4-5月,平均雨量1730mm,占全年總量的87%。其中前汛期4-6月,以鋒面低槽雨為主,雨量約占年降雨量的45%,這時期的降雨,群眾稱為“龍舟水”;后汛期7-9月,以臺風雨居多,雨量約占年降雨量的42%,是形成洪澇災害的主要原因。沿海有烏坎、甲子、碣石、湖東、金廂5個港口,平均23.3km海岸線有1個港口,其密度比世界經濟大國日本(平均25km海岸線有1個海港)還要密。烏坎港位于碣石灣頂部,歷史悠久。該港距市中心城區東海鎮僅9km,歷史上曾是個運輸良港。清朝初期為粵海關下設的七大總口之一。目前建有千t級碼頭2座,還有可建3000-5000t級碼頭泊位100多處,已于1997年3月3日正式對外通航;甲子港是一個瀉湖港,航道水深3-4m,是對外開放口岸裝卸點和廣東省10大漁港之一;碣石港海域面積達5500km2, 海洋漁類資源豐富,海防位置十分重要,早在明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就設有衛建城,為國家級漁港,有可建萬噸級以上碼頭、泊位多處。現投資4000多萬元建設的5000t級碣石港成品油專用碼頭已經投入使用。 陸豐海岸多沙灘,奇巖怪石,岬角與海灣錯落分布,陽光、海水、沙灘、福廟頗具特色,有“東方的夏威夷”、“粵東明珠”、“粵東旅游的黃金海岸”之稱。全市旅游資源以宗教資源為主,伴以景色旖旎的風光旅游資源、濱海旅游資源、歷史悠久的人文旅游資源和以工藝產品為主的購物旅游資源,五者優勢互補,得天獨厚。主要旅游景點有“神、海、沙、石”四者兼備的碣石玄武山一金廂灘濱海旅游區、依山隅海的“海上公園”田尾山、千年古剎河西清云定光寺、甲子待渡山甲秀樓、甲東麒麟山、潭西法留山等。
關鍵詞:陸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