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樂陵
樂陵位于山東省北部,地處北緯37°43′—38°32′,東經117°11′—118°10′。東接慶云縣、陽信縣,西鄰寧津縣,南靠商河縣、惠民縣,北連河北省鹽山縣。面積1172.2平方公里,人口65萬(2008年底)。轄8 鎮,4鄉和4個街道辦事處和1088個村委會。市人民政府駐地市中街道辦事處。在省會濟南北方向100公里處,為德州市轄縣級市。樂陵歷史悠久,據五里冢和惠王冢遺址出土文物證明,早在4千多年前,即有氏族部落聚居生息。春秋、戰國時期,當齊燕交界處,秦為齊厭次地,西漢始建縣治。歷代隸屬屢更,縣治數遷,資料參差,多處不清。現據史書、歷史地圖集和舊志所載及地下出土文物
樂陵市位于北緯37°26′-37°52′、東經117°21′-117°56′之間,山東省西北部。北臨天津濱海新區,東依山東半島城市群,地處環渤海經濟圈與山東半島制造業基地(半島城市群)結合部,現又在“黃河三角洲”規劃之列。北京、天津、濟南經濟龍脈的中心位置,是山東省的北大門和主要進京門戶,素有“齊燕要塞”、“魯冀樞紐”之稱。 2006年被列為魯北沿海開發城市。 樂陵市設市中、云紅、郭家、胡家4個街道辦事處,朱集、鄭店、楊安鎮、黃夾、化樓、丁塢、孔鎮、花園8個鎮及大孫、西段、鐵營、寨頭堡4個鄉,共1089個行政村。人口主要是漢族,還有回、滿、蒙、瑤等少數民族。 境內有省級公路4條,干線公路19條,分別與京滬鐵路、京福高速、天津港、黃驊港、濟南機場相接。正在建設的德東高速,列入山東省“十一五”規劃的濟樂高速、德龍煙鐵路,均從樂陵穿境而過,是山東省重要的高速交通動脈,可實現“一小時到濟,兩小時達津,三小時抵京”。樂陵歷史悠久,新石器時代已有人類居住,周代以前為青兗地界,西周屬幽州,春秋戰國為齊燕地界。秦為齊郡地,屬于厭次縣。西漢高祖五年(前202年)置縣,屬青州部平原郡。東漢建安二十五年(220年)置樂陵郡,縣屬之。三國初同東漢,后改國,治厭次,縣屬之。樂陵是一個物產豐富、商貿發達的地方。近年來,樂陵大力推進現代化流通業態,著力打造魯北冀南物流中心,上海聯華、全友家私、三聯家電、佳寶乳業、寶利來鉆石等一批名品名牌物流項目先后落戶該市。全市年交易額過億元的市場26處,紅棗市場是全國最大的紅棗專業批發市場,年市場交易額過10億元。樂陵調味品專業市場是全國最大的調料市場,有“中國調味品之都”之稱,已形成“買全國、賣全國”的大流通格局,并遠銷韓國、日本、俄羅斯等20余個國家和地區,年市場交易額13億元。2005年該市被國家商務部列為全國的“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試點市。
關鍵詞:樂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