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蚌埠
蚌埠翻譯案例---語通全球翻譯公司
的一個地級市、安徽省重要樞紐城市、皖北地區的商貿中心與加工制造業中心和郵電通訊指揮調度中心。蚌埠位于華北平原南端京滬鐵路和淮南鐵路的交匯點,淮河穿城而過,臨近鳳陽、南京。由于蚌埠地區古代盛產河蚌,從而得名“珠城”。1947年初蚌埠設市,直屬安徽省,是安徽省第一個設市的城市。蚌埠全市面積5952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601.5平方公里,截止2008年末,蚌埠市戶籍總戶數100.99萬戶,含三縣總人口358.31萬。蚌埠市下轄龍子湖區、蚌山區、禹會區、淮上區、懷遠縣、五河縣和固鎮縣。
現蚌埠西和懷遠縣屬涂山氏國,市區東部屬鐘離國,鐘離一名則保持到明洪武年間。 古代,淮河出懷遠荊山口至蚌埠地域,水流趨緩,水質清澈,水草繁盛,適宜河蚌繁殖,且蚌中出珠。《蚌埠市志》,方志出版社,1995.10,ISBN 7-80122-025-0 清《鳳陽府志》記載:“蚌步“步”通“埠”,為現“埠”字的通假字。 集蚌埠古稱“蚌埠(步)集”。 在靈璧西南160里,乃古采珠之地。” 明洪武年間,鐘離改為中立縣、臨淮縣,增設鳳陽縣;今蚌埠市區西屬懷遠縣,東屬鳳陽縣;今固鎮縣分屬宿州及懷遠、靈璧、五河、鳳陽縣。《尚書·禹貢》中記載:“泗濱浮磬,淮夷蠙珠暨魚。”意即泗水附近產一種青石,可以雕琢磬,蠙就是蚌,此蚌出珠。采珠船舶在此停留,該地設渡成埠,史稱蚌埠渡,繼而有蚌埠村、蚌埠集等稱謂。因此,蚌埠又稱珠城
蚌埠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其保衛首都的重要軍事地位。民國元年,蚌埠為鳳陽縣轄區,三縣司廢。在蚌埠設置二區保衛團團防局,局長由蔣云卿擔任,民國2年底,軍閥倪嗣沖在蚌督皖,靠警察機構代行地方政務,區團防局作為行政機構只徒具虛名。民國14年10月直系軍及奉系軍在蚌埠爆發蚌埠戰斗,民國16年北伐勝利後,團防局撤銷。鳳陽縣在蚌埠設區公所。區長有年更一次者,有數月更一次者。1929年1月,蚌埠曾籌備建市,并成立市政籌備處,由裴益祥主持。但至翌年春,該籌備處即撤銷。 民國21年,鳳陽縣改為自治區,將原17個區并為10個區,蚌埠為第七區,仍設區公所。民國24年,鳳陽縣行政區劃調并為4個區,蚌埠為其第二區,設區署。
關鍵詞:蚌埠